前言
7月12日,当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改道前往朝鲜,并严肃警告美日韩三国“切勿酿成灾难性后果”时,表面上看似牢不可破的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在是否签署结盟协议这一问题上,依然保持着一种微妙而审慎的距离感。
两国没有签订正式盟友条约,绝非中方态度冷淡!2025年4月普京访华期间,双方就能源、科技和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的合作项目签订了密集协议。普京访华的第一天,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便与中国石油集团签署了《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勘测加速协议》,明确目标是在2028年实现通气。普京在签约仪式上曾表示:“这条管道将成为保障亚洲能源安全的重要脊梁。”
值得注意的是,普京访华前一周,七国集团外长还公开发表声明,要求中国停止向俄罗斯提供战争能力支持。可以说,普京此次访问成为突破西方制裁封锁的关键一步。
与此同时,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已经采购了俄罗斯接近一半的原油和天然气出口量。而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在蒙古国境内的建设也正紧锣密鼓地推进着。
展开剩余77%由此可见,虽然双方很少公开提及“结盟”二字,但这些实实在在的经贸合作,正是中俄关系的坚实基石和压舱石。
根据当时中国外交部官方网站的记录,普京在回应塔斯社记者关于“中俄是否可能结盟”的提问时主动表示:“俄中合作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也无需通过军事同盟的形式来体现。两国之间的互信水平、合作的深度与规模,使中俄关系堪称21世纪大国关系的典范。”
普京心里非常清楚,最近几轮高层会谈中,中方一再强调的“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十二字方针,实则强调的是“不选边、不站队”的战略原则。
近日,在王毅外长会见拉夫罗夫期间,也明确表达了这一立场。这种外交主张一贯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正因如此,当中国牌无法打到极致时,拉夫罗夫的专机只得临时改道飞往朝鲜。毕竟,对俄罗斯而言,目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应对美日韩三国的压力。
7月13日,拉夫罗夫在与朝鲜外务相崔善姬签署协议后的记者会上严正指出:
某些国家正围绕朝鲜半岛打造排他性的军事集团,这种冷战思维必将破坏地区的稳定局势,而这是普京绝对不能容忍的。到时候,俄罗斯和朝鲜必将联合采取措施应对这一威胁。
归根结底,拉夫罗夫传递的信息很明确:美日韩三国不能组成反朝联盟,朝鲜半岛绝不允许爆发战争。
与此同时,俄朝双方签署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中,有三条隐晦但极具威慑力的条款,显示俄罗斯对美日韩三国实际上已经发出了严厉警告。
第一条规定:若任何一方遭受以联盟形式的军事压力,另一方必须启动紧急磋商机制,这显然针对的是美日韩军事联盟。值得一提的是,普京已在萨哈林部署了“萨尔马特”洲际导弹,30分钟内即可覆盖东京与华盛顿;而金正恩视察的新建导弹工厂视频显示,其导弹弹头的数量足以三次摧毁首尔。
第二条明确,俄罗斯承诺向朝鲜提供太空监测数据共享,实质上是用卫星情报换取朝鲜的炮弹支持。
第三条则曝光韩方情报:俄罗斯默许朝鲜在俄罗斯占领的乌克兰地区设立贸易代表处,此举实质上突破了联合国的制裁禁令。
此次拉夫罗夫的强硬警告并非无的放矢。此前,美韩日三国已举行过“自由之盾”联合军演,约1.9万名美韩士兵参与,涵盖陆、海、空、网络及太空五大领域,演习地点遍及朝鲜半岛及其周边海域。最近更有传闻称三国正计划再次开展联合军演。
当然,俄罗斯坚定支持朝鲜绝非没有原因。网传俄乌冲突即将再度升级,虽真假难辨,但俄罗斯显然不会坐视不理。
这次的口头威慑,一方面为朝鲜壮胆,另一方面可能意在换取更多军火援助以巩固乌克兰战场。
此外,俄罗斯还可能借美日韩对朝鲜的恐惧心理,牵制西方援乌资源向亚太转移,藉此为普京争取宝贵的外交缓冲空间。
此时此刻,任何一方掀桌挑衅都无益于各方利益。
那么,在俄罗斯展现如此强硬姿态的背景下,你觉得美日韩三国下一步会选择收敛挑衅行为,还是另谋他法继续在朝鲜半岛刷存在感呢?
参考资料: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俄罗斯外长访问朝鲜释放强烈信号,警告美日韩三国勿组反朝联盟》
新京报:《俄外长访朝期间警告美及其盟友:勿对俄朝安全构成威胁》
发布于:天津市炒股配资公司站点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