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井食品创始人 刘鸣鸣
作者 | 邱鑫浩
来源 | 邱处机
在中国速冻食品行业,安井食品堪称一个传奇。
从2001年创立时偏安福建一隅的小厂,到如今市值超200亿的行业龙头;从最初靠鱼丸、虾滑等火锅料起家,到如今产品线覆盖速冻米面、预制菜的全品类食品巨头;从深耕国内农贸市场渠道,到如今将中式速冻食品卖向全球——安井食品的崛起之路,完美诠释了\"顺势而为\"的商业智慧。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位从大学讲台走向商海的河南人——刘鸣鸣。
这位曾经的大学教师,用20年时间打造了一个年营收151亿、净利润14.85亿的\"速冻食品王国\",其个人身价也超过10亿元。
一
从大学讲台到商海
1962年,刘鸣鸣出生于河南郑州。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他考入同济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郑州工业大学(现郑州大学)土木工程系任教,端上了那个年代令人羡慕的\"铁饭碗\"。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下海潮\"涌动。在校园里教了两年书后,年轻的刘鸣鸣按捺不住内心的躁动,毅然辞去教职,投身商海。
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与许多创业者不同,刘鸣鸣并没有立即创业,而是选择先在商界积累经验。他先后在黄河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河南建业集团等企业担任管理职务,还曾创办过房地产公司。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经营企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2001年。
当时39岁的刘鸣鸣敏锐地捕捉到一个商机:在国外工作期间,他发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超市里,速冻食品已经非常普及,而国内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
看准这一趋势,刘鸣鸣联合几位合伙人,在福建厦门创办了华顺民生公司,这就是安井食品的前身。
创业之初,刘鸣鸣面临的是一个已经被三全、思念等巨头占据的速冻食品市场。这些企业凭借速冻水饺、汤圆等产品,牢牢把控着商超渠道。作为后来者,安井食品如何突围呢?刘鸣鸣展现出了他独到的商业眼光。
面对速冻食品行业的几位巨头,刘鸣鸣采取了\"差异化竞争\"策略。
在产品上,安井避开三全、思念主导的速冻米面制品,转而聚焦福建特色的鱼丸、花枝丸等鱼糜制品;在渠道上,则避开竞争激烈的商超一线渠道,将产品铺向农贸市场和中小餐饮店。
这一\"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取得了奇效。
通过深耕下沉市场,安井迅速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基础。更为关键的是,刘鸣鸣为安井打造了一套\"保姆式服务\"的经销模式:
“同行通常是1名销售人员对应2-3家经销商,而安井则是3-4名销售人员服务1家经销商,为下游客户提供从菜单设计到渠道维护的全方位支持。”
2007年,刘鸣鸣做出了一个关键决策:将公司资源从速冻米面制品转向当时并不赚钱的火锅料制品。
这一战略调整源于他对消费趋势的前瞻判断——随着家用冰箱的普及和火锅餐饮的兴起,火锅料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事实证明,这是一步妙棋。
2008-2015年间,中国火锅市场的零售额以15%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安井推出的虾滑球、蟹味棒等数十种火锅丸子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成为海底捞、呷哺呷哺等知名连锁餐饮的供应商。2007-2016年,安井营收从4.8亿元增长到36亿元,其中火锅料收入占比从30%提升到70%,成为业绩增长的主力。2017年,安井食品也借势成功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刘鸣鸣的另一大经营智慧是\"低成本战略\"。
通过\"销地产\"模式(在消费集中区域建厂)和规模化采购,安井将冷链物流成本控制在3%左右,远低于行业5%的平均水平。这种极致的成本控制能力,使安井在下沉市场所向披靡。
二
三次关键转型
安井食品的发展历程中,刘鸣鸣主导了三次关键转型。
第一次是2007年从速冻米面转向火锅料的战略调整;第二次是2017年上市后新增速冻菜肴(预制菜)品类,形成速冻米面、速冻火锅料和速冻菜肴\"三驾马车\"的业务格局。
预制菜业务成为安井新的增长引擎。
2020-2022年,公司预制菜营收从6.73亿元飙升至30.24亿元,三年增长超过100%。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堂食受限促使预制菜需求激增,安井的小龙虾、小酥肉、酸菜鱼等产品迅速走红。到2023年,安井在中国预制菜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第2至第4名企业的总和。
然而,2024年预制菜行业整体遇冷,安井该业务增速骤降至个位数。面对增长瓶颈,刘鸣鸣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开启了安井的第三次转型——国际化。
其实,安井的国际化布局早已开始。2021年,公司收购英国功夫食品70%股权,迈出国际化第一步;2023年底成立集团进出口部,加速出海步伐。2024年,安井启动赴港上市计划,拟通过\"H股\"融资加快全球布局。
但出海并不容易,安井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36亿元,其中境外收入仅3980万元,占比才1%左右,同比去年还下降了3.1%。不过刘鸣鸣坚信:\"食品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走向全球是有机会的。\"
回顾安井食品的崛起之路,刘鸣鸣将成功归因于八个字:\"马上去做,用心去做\"。这不仅是安井的企业文化,也是他个人的经营哲学。
从大学教师到企业掌舵者,刘鸣鸣身上体现了鲜明的豫商特质。他曾在采访中表示:\"豫商的背后,是悠久厚重的中原商业文明,体现着独特而浓郁的坚毅执着、诚信共赢等中原文化精神特征。\"
这种精神在安井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安井经历过2001-2006年的\"求生存\"阶段,当时销售额增长但利润微薄;2007-2011年\"谋突破\"阶段,重点发展火锅料制品;2012-2017年快速成长期;以及2017-2023年的高速增长期。在每个阶段,刘鸣鸣都展现出了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坚定的执行力。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事业重心在福建,刘鸣鸣始终心系家乡河南。
2018年,安井在河南安阳汤阴投资建厂,计划建成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速冻火锅料生产基地。截至2022年,安井在河南的总投资额已达12.3亿元。
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刘鸣鸣仍在带领安井开疆拓土。从A股上市到港股上市,从深耕国内到布局全球,这位\"速冻食品大王\"的创业故事还远未结束。
安井食品能否将中式速冻食品推向世界,让我们拭目以待。
(全文完)
【邱处机简介】
福建龙岩人,现在常驻北京。公众号专注于撰写商业牛人的成长经历和认知升级,让我们一起向他们学习,不断成长,不断进化。
炒股配资公司站点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