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开盘不到20分钟,居然智家(000785.SZ)便触及涨停,报3.17元/股,总市值197.4亿元。这一反常走势发生在公司实控人汪林朋坠楼的第三天。
股价缘何上涨?一方面可能与前一日湖北省楚商联合会与居然智家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有关,另一方面或许是居然智家深耕数年的数字化基因正在发挥抗风险韧性。
行业洗牌加剧
重金投入数智化改造
在结构性调整和消费升级双重倒逼下,家居行业早已掀起一轮升级改造的风潮。
早在2013年11月,居然智家推出“居然在线”线上平台;2016年,居然智家收购美国AUTODESK 3D家装设计软件Homestyler,这也是后来成为推动企业数智化转型的三大平台之一——居然设计家。
不仅仅是居然智家,其他家居卖场也或多或少进行过数智化尝试。2010年富森美上线B2C家居购物平台“富森美家居网上商城”,并建立专业客户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管理。
这些尝试虽然未成体系,但为后续家居卖场的数智化转型积累了经验。随着上游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对其高度依赖的家居企业也掀起新一轮的洗牌。家居企业之间的存量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与残酷,转型也愈发急迫。
作为传统家居卖场布局数智化的先行者和领头羊,居然智家积极地推进数智化升级,率先推出了三大数智化平台。2020年12月,居然智家推出了自主研发的产业服务平台——洞窝,以S2B2C为平台模式,全链条赋能品牌商、零售商和渠道商,并于2021年6月正式上线。居然设计家则是居然智家与阿里合作共同打造的AI技术平台,用技术为设计赋能,提高设计师的工作效率,同时让顾客自己生成设计家装效果图。居然智慧家则是为物联网时代打造的智能生活服务平台。除了线上发力,居然智家还进行了线下渠道的数智化升级,将原有的家居卖场改造为智能家居体验中心。
三大平台推出后发展迅速,截至2024年6月30日,洞窝累计上线卖场1016家,注册用户超3150万;居然设计家全球注册用户超1616万,设计案例超3522万,模型数量超1391万;居然智慧家APP用户超20万,遍及全国15个省市和128家门店。彼时任居然智家执行总裁的王宁曾分享,2024年上半年居然智家线上平台营收已经超过线下平台。
除了三大数智化平台,居然智家还重金投入打造家居建材智慧物流产业基地。2021年12月天津宝坻智慧物流园开业运营后,居然智家计划自2022年起,以每年3至5家物流园的建设速度,于2030年前完成全国物流园的布局,达到“天网”+“地网”的全面融合,真正实现家居大件线上销售、线下到家服务产业链闭环。
当时的居然智家董事长兼CEO汪林朋曾豪情满怀地公开表示:“以后商业就是两张‘网’的结合,一个是线上的商流网,一个是线下的物流网。”
转型收效尚浅
投入产出平衡是关键
然而,房地产市场的持续深度调整,让家居行业需求萎缩、债务危机以及转型压力进一步加剧。
居然智家的转型之路同样不好走。时至今日,居然智家并没有打造出更多的智慧物流园基地;更名“居然智家”押注智能家居后,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新业务毛利率仅为15%,远远不敌原租赁业务的毛利率63%;重金打造的线上平台洞窝投入超40亿元,新业务收入占比不足12%,回报未达预期,未能对冲线下卖场的萎缩;此外,公司账上现金仅20.82亿元,而一年内到期负债高达47亿元……
这些数字像沉重的枷锁,压在汪林朋肩上。随着汪林朋的离去,更落在了居然智家的新任掌门人——王宁身上,居然智家公告称,董事长职务已由执行总裁王宁代行。市值超190亿元的家居巨头未来何去何从,能否挺过这场风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居然智家数智化转型收效甚微的困境,在其他家居卖场身上也可见踪迹。
曾被誉为“中国家居零售航母”的红星美凯龙,连续两年亏损超50亿元。亏损的原因,一方面是传统“收租”业务的相关收入下降;另一方面是新业务仍处于培育期,暂时还无法有效抵消主业所遭受的冲击。
这也是家居卖场们转型的共同难题——过去家居卖场过于依赖重资产扩张,企业在面临市场波动和行业变革时,调整的难度和成本大大增加;叠加依赖房地产的“二房东”模式(收租+商户贷款),因地产深度调整、商户退租、监管趋严等原因,收租难以维系;而近期的数智化转型投入短期内难以带来资金回笼,远水难救近火。
因此,业内专家认为,如何科学布局数智化转型,实现投入产出平衡,是家居卖场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市场瞬息万变,但可以肯定的是,家居行业的数智化转型都将会持续推进。专家预测2025年的家居行业市场规模仍将稳步扩容,预计可能达到5万亿元,且智能家居赛道已敞开新的风口。今年住建部提出的“好房子”标准也将推动家装升级,为家居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连接家居产品制造者、品牌商、销售商和消费者的中间平台,家居卖场需要做的是在不断探索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确认自己的定位,合规化、精细化运营成为生存关键,那些盲目激进转型、依赖资金腾挪浑水摸鱼的企业将加速淘汰,而数智化转型、服务化升级的企业或迎来突围契机。
南方+记者 柴亚娟 南方+见习记者 景子妍
炒股配资公司站点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